长春市9个国考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吉林
吉林 > 城市 > 长春 > 正文

长春市9个国考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本报讯(记者杨洪伦通讯员李春晖蔡露露)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结果显示:2020年1~7月,我市此前唯一的国家考核劣五类水质断面——饮马河刘珍屯断面,氨氮指标浓度均值为1.98毫克/升,达到国考五类水质标准,历史首次消除劣五类。至此,长春市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生态环境部此次公布的结果还显示,我市优良水体比例创历史新高。9个国家考核水质断面中,松花江的镇江口、松花江村,饮马河的饮马河大桥,伊通河的新立城大坝,东辽河的城子上5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双阳河的砖瓦窑桥、伊通河的靠山大桥、饮马河的靠山南楼3个断面,水质达到四类标准。

环保专家分析,我市国考断面水质实现里程碑式、历史性转折,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高标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强化专班统筹,创新治水举措。今年年初以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水质提升工作专班,创新实施“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督查、评估”等6项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立足流域系统治理,推行“图表化、清单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等“五化”工作模式;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实施“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等“四个清单”系统管理。编制流域治理图册“工具书”,重点治污要素全部落图,各辖区层层“挂图作战”,逐条逐项压实各部门、各辖区、各单元治水责任,压茬推进项目、指标、任务落实。

强化现场执法,创新监管举措。水质提升工作专班组成5个现场督查组,强化落实“驻厂式”监管、上下游互查、信访追查、督办巡查等环境监管措施。

强化专项暗访,创新督查举措。市委督查室、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专项暗访督查,强化“四不两直”抽查,紧盯专案现场督查,及时发现整改突出问题,提高专项督查工作效能,对督查发现的23个问题,逐一落实了跟踪督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对超标排污企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监测举措。水质提升工作专班在全市设置122个县区出入境断面,委托专业环境检测机构,依托卫星遥感扫描、无人机飞行航拍、无人船延伸采样等科技手段,强化专业技术服务,每月开展监督监测,深入清查各类污染源。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建设完成劣五类水体治理工程193项、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90个;重点镇及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达到92.9%;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34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排水企业,基本实现氨氮污染物超低排放。

强化长效管控,创新考评举措。市委、市政府把地表水环境改善提升目标任务,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党委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水质提升工作专班统筹饮马河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特别是122个县区出入境断面水质指标变化情况,流域、辖区污染贡献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排名、通报,半年、年终进行治水成效考评打分,兑现奖惩,奖优罚劣。生态环境部门坚持寓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于优质帮扶服务之中,强化长效管理,实现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