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从临江到长春展开了一场爱心营救

来源:新文化报

2017-09-07 第期

男子被送到吉大一院新文化记者王强摄

取出树枝后,医护人员在进行缝合手术本组图片新文化记者王强摄

从伤者头上取出来的树枝

男子跌落在灌木丛中一根一米多长的树枝贯穿了他的右侧面部为了挽救他的生命,两地展开了生死大营救……  近日,本报一则“农民坐气球被吹走”的新闻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报道中,8月28日,也就是七夕节,吉林延边一男子花费两万多元网购了一个氢气球用来在自家承包的山上打松子,没想到使用不当发生了意外,中途失控被载到百米高空,飘行了上百里。好在当地警方及时救援,帮助该男子转危为安。

9月6日,临江市一名男子徒手爬上15米高的红松树打松子,结果不慎从树上滑落,摔到了灌木丛中。一根一米多长的树枝直接贯穿了他的右侧面部,伤情严重。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富有爱心的“好心人”。在众人的帮助下,伤者从临江市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长春市吉大一院进行救治。目前伤者伤口中的树杈已经被取出,手术顺利完成。

临江医生:及时发布信息带病人赶往长春

9月6日上午10点32分,96608吉林省面部急诊创伤整形修复平台微信群收到一则惊人的消息。消息来自临江市人民医院朱仰宏医生,他在微信群发布四张图片,图片显示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右侧面部嵌入一根拳头大小的树枝,身前截面呈圆形,身后截面呈锥形,位于皮下,入口于右侧耳垂下,出口于右侧口角。据朱医生描述,该患者是因为劳作时从15米高的树上不慎滑落,恰巧被地上灌木丛里的树枝嵌入身体,锯断前后端树干后,紧急到临江市人民医院就诊。

“病人送到医院时我正在门诊看病,急诊那边急忙把我叫了过去。我赶到时发现病人的情况非常严重,面部伤口较大,同时病人呈现出烦躁、疼痛等症状。”朱医生立即将伤者的情况传到了96608平台微信群中,“当时伤者的家属要求先将贯穿伤者面部的树枝取出来,但平台上的专家刘海鹏医生建议保持现状,直接把伤者送到长春救治,怕取出树枝时会损伤大血管,从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朱医生介绍,在临江市人民医院内,他为伤者进行了包扎、止血、补液及相关辅助检查,发现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出血量尚可。“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家属商议后,当即决定把病人送往长春转诊。”朱医生称,当天上午10点40分左右,他带着伤者及伤者家属,乘坐120救护车前往长春吉大一院。

“路上其实我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旦病人的情况不好,我们马上去白山的医院。”朱医生说,好在伤者一路病情稳定,在高速交警的护送下,一直开到了长春。

长春医生:召集骨干会诊做好抢救准备

就在朱医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的同时,96608平台值班医生吉大一院整形外科刘海鹏医生将情况报告给了平台主任张舵。中午12点,平台主任张舵教授召集科室骨干医生、护士、麻醉师开会,快速制定了就诊流程、抢救准备,并第一时间联系了耳鼻喉科、麻醉科及血管外科等兄弟科室实时会诊。

“朱医生一路上都在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并且在平台上共享了位置信息,汇报转运情况。我们则在医院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病人一到我们医院,直接走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将病人送入手术室。”张舵主任表示,在等待伤者的同时,96608平台与高速交警通力合作,并联系长春交警在高速公路路口与急救车汇合,为挽救伤者做好一切准备。

交警:接力引导为伤者设快速通道

6日下午3点左右,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民警已经赶到了高速南口,只要伤者乘坐的救护车一到来,民警就会第一时间引领其赶往医院。与此同时,高速交警也在争分夺秒地为伤者开道。

下午3点28分,一辆吉F牌照的救护车从高速南口驶出,长春交警第一时间从高速交警手中接过“接力棒”。在警车的引导下,伤者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吉大一院整形外科……事后,新文化记者从长春交警部门了解到,此次救援过程中,长春交警启用了智能化交通手段,为这辆拉载伤者的救护车开启了“绿波带”,让救护车一路绿灯,只用了15分钟,就从高速南口赶到了吉大一院。

医院:手术有惊无险,整体情况很好

下午3点45分,伤者被送到吉大一院急诊部,早已等待在此的工作人员立即将其推入了五楼整形外科手术室。

4点25分,主治医生张舵成功将伤者面部的树枝取下。其他医生快速用纱布堵住了伤口。经过检查后,进入了缝合程序。新文化记者看到,插入伤者面部的树枝直径约5厘米,截断后的长度约30厘米,树枝整体被鲜血染红。

6点50分,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手术后,伤者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手术成功。“手术很顺利,现在病人就需要等着苏醒就可以了。”主治医生张舵表示,手术之前,他最担心的是大动脉的出血,尤其担心颈动脉的出血。“整个手术过程有惊无险,整体情况很好,伤者只是面部小动脉有些损伤,经过缝合后,很快就可以恢复了,而且伤口的疤痕会很小。”张舵说。

伤者哥哥:

弟弟是打松子老手看到伤自己也蒙了

在手术室的门外,伤者的哥哥张君旭一脸倦容,从弟弟受伤到进入手术室,他滴水未进,始终牵挂着弟弟的伤情。据张君旭介绍,弟弟今年50岁,是一名打松子老手,干这行好多年了。

“我们家是桦甸农村的,趁秋收之前去临江那边打松子,赚点外快。”张君旭称,他和弟弟是被一名老板雇佣到一个山区打松子的,能干大约一个月。“就住在山上,天亮就开始上树,到天黑结束,一天能赚四五百块钱。”张君旭表示,弟弟出事后,他还没告诉弟妹和侄子,怕家里担心。

回想起事故的发生,张君旭表示不清楚弟弟怎么会掉下来。“当时他离我不远,我听见有人喊,就下去了,发现是弟弟摔下去了。幸亏有灌木,否则人就完了。”张君旭称,他们打松子的树都是15到25米高的红松,弟弟当时爬的是相对较矮的一棵。

“老惨了,一米多长的树枝,把脸都扎透了……”看到弟弟的伤情,张君旭也蒙了,在其他工友的帮助下,张君旭将树枝剪短了,随后立即将弟弟送往医院。“从山上往下下,特别费劲,后来找到一辆面包车,两个多小时才赶到医院。我弟弟疼昏了,啥都不知道了。”

打松子是“高危职业”摔伤并不是个例

张君旭表示,他们工作的环境就在山上,平时爬树除了脚上穿着一双“脚扎子”(一种铁质带尖的物体,专门用来爬树),没有其他任何安全措施。

“安全绳什么的太慢了,我们就徒手往上爬,都有经验,一般情况下没什么事。”不过张君旭也表示,自己身边出事的案例并不少,每年都有打松子从树上掉下来的工友,“掉下来不稀奇,几乎每年都有摔死摔残的,你想想二十多米,一旦发生意外就完蛋了,这是高危职业。”

对于弟弟的意外,张君旭认为是弟弟大意了。“如果是高的树还没事,就因为这个树比较矮,我弟弟可能太大意了,就出意外了。”张君旭表示,虽然弟弟受伤了,但他还会继续他的打松子工作。

9月6日当天,新文化记者就打松子受伤一事咨询了临江市人民医院的朱仰宏医生。朱医生表示仅近一个月,医院就已经收治了三名因打松子跌落受伤的患者。“这才刚刚到打松子的季节,过一阵子更多,每年这个季节都有不少因为打松子受伤的。”朱医生坦言,除了受伤外,往年还有因打松子死亡的案例发生。

新文化记者王跃


微信、微博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nuanxinwen@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